纪委
部门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克己奉公 廉行天下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在临沭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无数革命先辈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为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让我们一起重温:

话说那一九四二年,全国抗日战场艰;

敌人疯狂来扫荡,鲁南抗日局面惨;

党政军,各机关,接连遭受大损伤;

毛主席,委重担,托人指导来抗战;

特殊(的)时期在一线,大伙猜猜谁出现?

原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刘少奇。

1942年4月10日,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历经22天千里跋涉,抵达中共山东分局及115师师部驻地——临沭县朱樊村,就山东领导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脱离群众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沟通。在刘少奇眼里,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该如何改正它。对此,刘少奇既没有因为山东领导同志曾经是自己的老部下而掩护他们的失误,也没有主观武断、文过饰非,更没有以中央代表身份居高临下、过分苛责和处分他们,而是坚持问题导向,迎难而上、解决问题。他以批评为武器,正确有效地解决了山东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之间的分歧,帮助他们克服了缺点,纠正了错误,解决了矛盾,统一了思想,转变了整个领导集体和根据地整体的工作作风,使得浴火重生之后的山东党组织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整顿好山东根据地党政内部问题,刘少奇便马不停地蹄辗转于各个村落,调查访问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并设法为群众办实事。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有这样一段故事在临沭广为流传!

一小事,见正气,少奇同志民心系。

刘少奇,来临沭,有次百姓家中住,

房东为了生计路,凌晨起来磨豆腐。

少奇(他)工作常晚宿,警卫心疼睡不足,

忙劝推磨改时间,好让他能睡更安。

这事他知不同意,告诉警卫话一席,

百姓(们)吃饭是大事,岂能为我而自私!

一小事,见大义,少奇同志心很细。

在夏庄,村驻地,有次随从得痢疾,

他硬是,不听劝,自备用药给病员,

不顾自身胃病痛,分发药品一起用。

先天下,后己身,钦佩为公其精神。

穿着补丁衣和袜,布鞋裂口漏脚丫。

这么节俭和打扮,哪像一个大委员。

连长不忍其这样,送来军装新鞋穿。

少奇(同志)语重心长讲,

脱离群众是共产党员最危险、最严重、最应该受到责罚的事情!

前线战士尚未暖,哪有资格讲究穿。

唯有全国得解放,百姓幸福都安康,

那时讲究吃和穿,穿上新装心才安。

这就是,

刘少奇立党为公心坦荡,不畏艰难敢担当,

为民服务民敬仰,廉洁为官美名扬。

1942年4月10日至7月下旬的100多天时间里,刘少奇始终和根据地人民战斗生活在一起,他一身粗布衣,脚踏旧布鞋,劳顿奔波,废寝忘食,几乎跑遍了临沭县朱樊、东盘、夏庄等重点村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群众具体情况,

帮助山东根据地群众减租减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忱,根据地的村庄变成了一个个坚强的堡垒,全盘激活了山东抗战的僵硬局面,迅速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正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的廉洁奉公的大无畏、大无私精神,建立了新中国,为我们换来了新生活。在奔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更要赓续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的赶考路上振奋精神、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奋楫前行!

共产党员老一辈,竖起为民的丰碑;

青年一代需继位,不断跋山和涉水;

自我革命永路上,廉洁奉公清风扬;

踔厉奋发勇毅行,团结拼搏齐奋进;

让我们一同,奋发闯,迸发创,焕发干,助力新的一百年;

听党指挥,万众一心,党员干部,迎难而上。

为沂蒙腾飞、乡村美丽、人民幸福,再向前,

为祖国腾飞、经济发展、民生和谐,向前向前再向前,再向前!